近年来,贵阳贵安针对农村改厕全过程监管难的问题,积极推进“数字+治厕”改革,于2022年投用农村厕所革命数字化管理系统——贵阳贵安农村厕所革命数字化平台,通过该平台对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前、建设中、建成后实行全流程数字化监管,并利用与该平台配套创建的“筑厕”APP,探索形成数字化治厕“四个一”全过程监管模式。
8月23日,记者走进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,探访该平台在村级运用的实际情况及“四个一”全过程监管模式的运行实效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一厕一码”统筹管
走进山王庙村村民赵洪丽家,庭院干净整洁,一旁的花坛里开着鲜艳的花朵。花坛下是赵洪丽家改厕建设的三格式化粪池,用于厕所粪污的无害化处理。
“我家厕所是去年6月开始改建的,安装的是成品三格式化粪池,并把原来的厕屋重新贴了瓷砖,现在厕所干干净净,家人用起来很舒心。”赵洪丽说。
赵洪丽家厕所门口还张贴了“农村户厕改厕情况”、“农村户厕管护须知”和一张二维码,这张二维码就是她家厕所的“身份证”。在厕所改建期间,赵洪丽通过“筑厕”APP扫描二维码,就可以知道厕所改建的全过程,市、区、镇、村相关“治厕”管理人员也能通过“筑厕”APP全过程监管农厕改造工作。
“建成贵阳贵安农村厕所革命数字化平台,开发‘一厕一码’功能,可将户主姓名、建设地点、改厕模式、治厕前中后图片等纳入管理,利用‘筑厕’APP实行在线建设管理。”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一码一档”闭环管
“农村厕所革命数字化管理系统投用后,首先逐级开通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操作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,开通后,操作人员要实名登记,接着由村级操作人员把村里的改厕户数等信息录入系统,后面根据农户户厕改造的进度和实际情况,在系统中进行户厕信息更新。”山王庙村村委会委员、村级操作人员罗光汉说。
从去年4月至今,山王庙村改造户厕已录入系统68户,每个户厕都有一个二维码和一套档案,数据可以精确追溯每户户厕的相关信息,并可看到录入户厕信息的村级操作人员的操作记录。
“镇级操作人员主要进行信息审核,如果遇到信息填写缺失或错误,我们就可以通过系统准确传达提示,对村级操作人员起到监督指导作用。”青岩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、镇级操作人员彭益慧说。系统实施分级管理,明确各级管理权限,对市、县、乡、村操作人员开展实名制登记,确保数据能追溯到填报人员。目前,已对市、县、乡、村2280名操作人员完成实名制登记。
“一数一核”智能管
进入农村厕所革命数字化管理系统,点击“户厕管理”,进入“户厕档案”,选择需要建档或修改档案的户厕编号并点击进入,填入基础信息、改造计划、各方意见等内容,最后提交户厕档案……“这就是录入户厕档案的基本环节和步骤,提交档案后,系统会根据设定的数据标准,对我们提交的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和初审,减少各种错误的发生。”罗光汉说。据介绍,该系统会对超出范围的数据进行预警,减少数据填报错误。
在厕所验收中,系统还会自动识别,杜绝资料不齐全、程序不完善的提交申请,并在市级、县级验收中进行4:100和20:100的随机抽检,有效杜绝人情验、人情放等问题。
“一户一报”精准管
自去年启动“数治”农厕以来,贵阳市农村“治厕”工作深入开展,“治厕”工作重心已逐渐从建设改造转向后续长效管护上,“筑厕”APP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。
“前期工作主要是实施改造,重点在监管建设过程,‘筑厕’APP的功能也着重于这部分。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调整到厕所后期管护上,以实现贵阳贵安农村‘治厕’建、管、运、维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,APP的功能也会有所完善。”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负责人说。
系统技术支撑单位负责人介绍,“筑厕”APP根据贵阳贵安农村“治厕”工作的实际和需求,正在重点建设“管护”功能板块,建成后将实现农村厕所的数字化管护。
届时,厕所出现质量故障后,农户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电话进行报修,系统第一时间收录厕所位置、故障类别、维修需求等信息,并反馈给维修人员,由村委员安排人员上门检修,未按期完成整改的,系统会自动提交上一级部门处理。
记者 宋子月
关键词: